近年来,部分不法商家通过夸大功效、虚假承诺等手段诱导消费,严重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。为帮助老年群体增强防范意识,避免上当受骗,漳州市市场监管局、漳州市消委会联合发布以下消费提示:
一、科学理性消费
1.正规渠道购买:购买药品应选择正规医院、正规药店,认准“国药准字”批准文号;购买保健食品需认准“蓝帽子”标识及“国食健注”或“食健备”批准文号。切勿通过无资质商家、流动摊贩或网络“三无”链接购买。
2.认清产品本质: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,可以调节机体功能。但保健食品不是药品,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。对缺乏科学依据的宣称“根治糖尿病、高血压”“抗癌防癌”等功效产品,要加强辨识,谨防上当受骗。
二、警惕消费陷阱
1.“健康服务”变“高价推销”:养老机构或人员以“健康管理”名义,夸大老年人健康问题,兜售高价保健品或器械。销售人员通过嘘寒问暖、认“干亲”等手段获取信任,逐步推销高价产品。先以免费试用、低价旅游吸引老年人,再通过恐吓式营销(如伪造体检报告)逼迫消费。将普通食品包装成“高科技保健品”,宣称具有药品疗效,误导消费者。
2.陌生电话推销陷阱:个别商家利用老年人对电话销售辨别真假能力较弱的特点,以能够准确说出电话接听者的姓名、地址等个人信息等方法获取老年消费者信任,并抓住老年人更偏向现金支付心理,告知可以货到付款购买各类商品,让老人放松警惕,认为见到实物再付款更安心,到货后才发现存在付款金额高、货不对板,假冒伪劣等情况,后续因联系不上商家而被迫收货情况频频发生。
三、消费维权建议
1.留存证据:包括产品包装、说明书、付款记录、宣传资料等,特别注意留存销售人员承诺的录音、视频证据。若遭遇虚假宣传、价格欺诈或质量问题,立即拨打12315进行投诉。
2.子女多关心老人需求:子女应主动了解父母健康情况,帮助甄别产品信息,避免老人因信息不对称受骗。
希望广大老年消费者提高辨别意识
科学理性消费
共同营造安全、放心的涉老消费环境